微官网

营销品种

佛子行

正信佛教---多识仁波切
发布时间:2014-03-24 12:12   来源:佛子行

发布时间:2014-03-24 12:12

来源:佛子行

一、佛的“真相”   
理解“佛”不要局限在“相”上,这样的佛是事相上的佛,是比喻佛,形象化了的佛。
    佛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感应,他的加持也是一种感应,不是以佛的形象出现的。
    因此说不能以相观佛,不能执着现象,要从性空之理观佛,佛的智慧是佛、慈悲是佛、无比的能量是佛,不是指佛的身子。
    真正的佛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智慧,是一种慈悲,是一种无形的力量,否则佛就成了有相有局限性的东西了。
    比如密宗续部中说文殊、观音、手金刚分别代表佛的智慧、慈悲和能量。
    文殊是代表佛的智慧的,也就是佛的智慧的人格化;观音是代表佛的大慈大悲,也是精神的人格化;手金刚代表佛无限的能量。
    有人我相、法身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就无法见到真正的佛,也无法获得真正的佛的成就。
    真正的“佛”不是名称,不是形象,不是颜色,而是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和智慧。
    “离一切诸相,则名诸佛”的“佛”是指真谛意义上的“法身佛”,这种法身才是真正的“佛”。

二、正信的佛教
【信仰有迷信和理信两种】
    “迷信”是缺乏智慧的信仰,它是盲目的、纯感性的。迷信的最大特点是“盲目性”,即对信仰对象不考察,不研究分析它的可靠性、合理性、利益性。信仰者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意识。
    佛教的信仰与此完全相反,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的,经过智慧抉择、分辨,确认其可靠性和崇高价值的信仰。
    龙树大师提出:佛教的正信非“四驱动信仰”。“四驱动”是指贪欲驱动、愤恨驱动、愚昧驱动、恐惧驱动。
    “驱动”就是驱使其信仰或放弃信仰。总之,凡是受贪、恨、无知、恐惧等影响的信仰都不是佛法提倡的“正信”。
    佛法提倡的信仰,是自始至终离不开智慧理性的信仰。佛法是合乎万物本质规律、顺乎天理人情之大法,对它的认识,是通过启迪自己心中的明智和良心的办法,决不是发动无明感情和利用迷信的欺骗手段。
三、皈依
皈依“佛”就是发心成佛,要信仰佛的智慧、佛的慈悲。
    皈依“法”就是要用佛的观点来看待一切问题,对任何人都用大慈大悲心来对待,这样才是真正皈依了法。
    皈依“法”就是皈依智慧。这种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分别的自然境,在这种境界就能悟到“佛法非佛法,是名佛法”。
    真正的文殊、观音是真智和大慈悲心,如何皈依观音呢?不是皈依观音的像,而是心中产生大悲心,这才是真正皈依观音。
    你心中无慈悲,慈悲的观音也帮不了你的忙;自己心中有了观音慈悲的精神,才能得到观音的保佑和感应。
    修佛皈依不在表面,不在有无“皈依证”,不在念经、拜佛、念咒,不在表面合十,念阿弥陀佛。
    真正的“皈依”是心上的皈依,不靠形式。
    关键在你的心,要的是真正的“佛心”。
四、无常法则
   佛法的“无常”不只是指人的一生活上几十年以后死了叫无常,这是非常粗浅的理解。
    “无常”是指每一刹那之间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在变化、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客观规律。
   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。佛也是一种“流”,就像人的思想意识一样,是一种过程,像水一样,也有“前后相续、连续不断”的变化过程,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。“诸法无常”就是讲这个道理。
五、悲智双运
   大悲大智是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两条,八万四千法就归结为这两条。
“佛”就是悲智合一的精神境界,也叫做智德双修,智就是智慧,即性空智慧,德就是指慈悲心。
    看一个人有无佛性,不仅仅是看他有无智慧,主要是看他有无慈悲心。
     “慈悲是佛法的基础,智慧是佛法的根本”所以说破执法是佛法的根本大法。
    思想变了,人间就是极乐世界;若思想上有执,极乐世界也不是极乐世界,因为苦和乐只是人的一种感受。
    般若是揭示一切事物的本质和理性的无上智慧,是三世一切如来的根本大道。智慧就像灯光和阳光,用佛法的智慧之光消除无明愚痴,就是解脱,就是佛。获得智慧就如同从沉睡中觉醒,故称“觉知”、“觉悟”。
   念佛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佛的智慧和思想。一般习惯上,“佛法”是指佛的教言和佛典佛书,语言、文字形式的,这类佛法只是一种理解“真佛法”的辅助手段。
    真正的佛法是指人的智慧觉悟和思想行为。当佛的教导变成了你的智慧、你的精神,变成你的思想行为时,佛法才对你起了作用。
六、色空不二
  “有”是事物的现象,“空”是事物的性质,这两个概念并不矛盾。
从众缘和合的现象上看是“有”;从不依赖因缘,脱离周围事物关系的单一、独立和一成不变的自性上求却不可得,便是“空”。“有”是体,“空”是性,互不影响,互不妨碍。
     认识到“有”而认识不到“空”是堕入“常”边  ;认识到“空”而认识不到“有”是堕入“断”边。
    有空统一,认识到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离空无色,离色无空,色空互为前提,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,才是正确的。
七、有限和无限
   有局限性的东西,始终是有限的。智慧也是这样,有了执着就有了局限,没有执着的智慧就是没有局限性的佛的智慧,能涵盖万物,遍及一切,所以他的慈悲心、平等心才不受局限。
    因为我们的思想上有执着,所以慈悲心有限得很、小得很。佛的慈悲心、平等心都不受对象的局限,不受时空的局限。
    无相般若的作用,就是把有限的东西变成无限的东西。就是用这种无限法,无相的心才能变成无量的功德,有了相就被限制住了。
佛子行的二维码

佛子行

扫描关注公众号

广州罕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 |  粤ICP备14051569号  |  罕瑞科技©版权所有

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旭景西街东灏商业大厦210室

服务热线:020-32207241 意见反馈:020-82011841 邮箱:service@hanraise.com

加企业微信
加企业微信
关注微官网
关注微官网